殷开山(?—622年),名崤,字开山,以字行,京兆鄠(今西安市户县)人。为隋太谷长。唐高祖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涉书,工为尺牍。《唐书本传》其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殷开山年青…
屈突通(557年—627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与一些轻浮子弟和任侠交往,不谋家产,依赖父亲的名声当了一名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
段志玄(598年—642年)唐初齐州人(现山东临淄),唐代开国功臣。其父段偃师,隋末为太原书佐,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志玄随父在太原时,甚为李渊次子李世民所重。李渊起兵时,志玄…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后梁明帝萧岿之子。隋末割据江陵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融,字敬德,鲜卑族,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玄武门之变时,因功升任侍中。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 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 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熙宁五年,王韶率军大举进攻吐蕃,占据熙(今甘肃临洮)、岷(今甘肃岷县)、洮(今甘肃临潭)等州地。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克河州,熙河地区羌族首领木征逃走。旋诸羌集兵数千反击香子城(今甘肃…
武德六年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二十一日,吐谷浑军进扰洮(治美相,今甘肃临潭)、岷二州。五月初五,唐遣柴绍率…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郡。汉武帝亲自部署战略计划,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
战国前期齐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对魏军的截击战。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国庞涓率兵8万攻赵国都城邯郸(今属河北)。 次年,赵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齐威王又派田忌、孙膑率军救韩。魏惠王派将军庞涓、太子申以十万大军迎战。孙膑利用魏军骄傲轻敌,采用了退军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制造齐…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建安五年(200年),扬州刺史刘馥来到合肥这座空城,收容流民,广泛屯田…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
平阳之战,是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年),司隶校尉钟繇联合关中将领马超击破并州刺史高干和匈奴呼厨泉的战争。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呼厨泉统领南匈奴诸部作乱平阳,钟繇率诸军围之,久…
宛城之战,又称“淯水之战”,是公元197年、汉末三国之前,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战斗。起因是曹操强行收纳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为姬妾,使张绣感到恼恨,于是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突…
兖州之战,是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
江夏之战,是建安十三年春(公元208年)东吴孙权西伐刘表大将黄祖,攻取江夏的战役。 东吴以周瑜为前部大督,参与将领有凌统、吕蒙、董袭等。这是孙权和刘表在江夏附近驻守的部将黄祖的最后…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漠北之战,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在漠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
镇南关之战是1885年3月,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1885年2月中旬,法国增兵越南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
宁远之战是明天启六年(1626),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宁前参政袁崇焕击退努尔哈赤进攻宁远的著名作战。天启五年(1625)十月,明朝认为关外不可守,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
1360年5月,与朱元璋争雄并立的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有谅称帝,立国为汉。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准备扫除其他封建割据,统一全国。1363年,陈友谅挥军东下孤注一掷,号称六十万大军,将水军…
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1139,金朝在东起两淮西至陕西的广阔战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岳飞率领岳家军自湖北出发入河南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颖昌府、淮宁府,并乘胜收复了郑州、…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前锋直指靠近黄河的澧州城,直…
357年,氏族人苻坚做了前秦王,前秦国力迅速强盛并基本统一了北方。为了统一全国,383年8月,苻坚亲率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向东晋首都建康进军。双方遭遇于淝水,也就是今安徽寿县一带…
公元23年初,绿林军推举汉朝王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年号为更始。王莽派大司空王邑与大司徒王寻调集州郡兵40万南进,意在一举扑灭汉军。双方在昆阳遭遇。当时昆阳有汉军八九千人,一些…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继续进攻义军余部。反秦武装赵王歇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救援赵国。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率军…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
王哀,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盟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
俺答汗(1507年—1582年)明朝土默特部重要首领,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达延汗孙。 又译作阿勒坦汗、阿拉坦汗。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
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县人。他本是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刘备与田楷共同抗击袁绍,赵云随同前往,为刘备掌管骑兵。当刘备被曹操追逼至当阳长阪时,刘备舍弃妻儿向南逃走,赵云身裹刘…
黄忠,字汉升,南阳郡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中郎将,黄忠与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同镇守长沙郡攸县。曹操攻占荆州后,黄忠受命代行裨将军之职,仍留在原来任所,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刘备平定南方各…
马超,字孟起,扶风郡茂陵县人。马超的父亲马腾,汉灵帝末年在西州与边章、韩遂等一同举兵起事。灵帝初平三年(192),韩遂、马腾率兵前往长安。汉朝廷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让他领兵返回金城…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年轻时与关羽一道侍奉刘备。关羽比张飞年长几岁,故张飞把关羽当作兄长侍奉。刘备跟从曹操击败吕布后,随曹操返回许都,曹操任命张飞为中郎将。刘备脱离曹操先后投靠袁绍…
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因战乱逃亡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任平原国国相后,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所辖军队。刘备与关、张二人连睡觉…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他生下不久便失去了父亲,和祖母一起生活。家庭富有财产,性格颇爱施舍。其时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治家事,大量散发家中钱财,标价出卖田地,以救济穷人结交士人为…
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统治,老百姓不可能有休假这样的事情,他们要努力的干活,才能确保一家人一年不会挨饿,地主呢?地主不用干活,他们只要负责好收租就行,每天都是放假。只有古代的官员,每天…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
柴绍(588-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省临汾市)人。隋唐时期名将,钜鹿郡公柴慎之子。 任侠仗义,矫捷勇武。初仕隋朝,起家左千牛备身,保护元德太子,迎娶唐国公李渊之女平阳…
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王圭,字君贡,汉朝末年为太山郡郡丞。诸葛亮少年丧父,叔父诸葛玄受袁术委任为豫章郡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
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做过汉朝的太尉。 周瑜的父亲周异,当过洛阳县令。周瑜身体修长健壮、相貌俊美。当初,孙坚举义兵讨伐董卓,将家…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荀攸的祖父荀昙,曾任广陵太守。荀攸年少时死了父亲。荀昙死后,荀昙的故友张权请求为荀昙看守墓地。这年荀攸十三岁,怀疑张权,对叔父荀衢说:“这人脸色不正,恐怕有…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
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 他年轻时就与堂弟许邵一同成名,且都有喜好评品人物的声名,但两人私下感情颇不谐洽。许邵官任本郡功曹,排斥许靖并使之不得被录用,许靖只好替人赶马磨粮…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祖父荀淑,字季和,曾任郎陵县令,在汉顺帝、桓帝时,很有名望。荀淑生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彧年少时,南…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他原名陆议,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很小就死了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进击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县。陆逊比陆…
麋竺,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先辈世代经商,家中仆役上万,财产极为丰厚。后来徐州牧陶谦征召他为州别驾从事。陶谦去世后,麋竺奉陶谦遗命,前往小沛迎请刘备。 建安元年(196),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他以骁勇善战在并州任职。刺史丁原兼任骑都尉之职后,驻守在河内,任命吕布为主簿,非常器重他。 汉灵帝死后,丁原率部前往洛阳,与何进密谋诛杀灵帝亲近的众位…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少年时与同郡的王腸在当地很有名气。王腸年纪大点,王昶把他当兄长看待。魏文帝曹丕即位以前,王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曹丕即位以后,王昶升任散骑侍郎,为洛阳典…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精心抚养,王基也非常孝顺。十七岁这年,郡里征召他为府吏,没多久觉得不太合意,便辞职,进入琅王牙界内游学。黄初年间…
秦宓,字子敕,广汉郡绵竹人。秦宓年轻时就很有才学,州郡征召他,他总是称有病而不去。秦宓上书益州牧刘焉,举荐儒士任定祖说:“古代百里奚、蹇叔以垂暮之年为秦国制定国策,甘罗、子奇在童稚…
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人。少时就行侠尚武,曾到西北少数民族羌族屯驻生活的地方漫游,广结羌族的首领为朋友,后回乡务农。某日正在田中耕作时,有一些到内地来办事的羌族首领顺便来看望他。董卓…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
吕蒙传,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他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征伐山越。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地跟随邓当的队伍去袭击山越反叛者,邓当回头看到了吕蒙,大…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河朔时,任徐邈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县令,后来到洛阳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 当时法令禁止酗酒,但徐邈常私下痛饮以至于酩酊大醉。…
臧洪字子源,是广陵射阳人。父亲叫臧..,曾任匈奴中郎将和中山、太原太守,在任官期间有声誉。臧洪身材魁梧,与他人不同,被举荐孝廉当了郎官。正逢遴选三署郎官补任县长,琅笽人赵..当了莒…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少年时即与蒋济、朱绩齐名。在长江、淮河一带很有影响,在州郡作官。蒋济任别驾,出使见魏太祖曹操。曹操问:“胡敏年岁较大,该有子孙了吧?”蒋济说:“有个儿子叫…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县人。其高祖袁安,在东汉章帝时曾任过司徒之职。自袁安以后,又接连四世在朝中官至司徒、司空、太尉“三公”的高位,因而袁氏家族权倾朝野,威震天下。袁绍长得身材魁梧,…
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少年时就很有名,是汉末名士“八俊”之一。他身高八尺左右,长得高大雄伟,相貌堂堂。入仕后先是以大将军随员的身份任北军中候。灵帝死后,接替王轈做了荆州刺史。当时…
朝 代 公 元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商①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所著,施耐庵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
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焉耆:今新疆巴…
三十六天罡星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天勇星——大 刀——关胜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天猛星…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建安七子与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被视为东汉末三国时期的文学成就代表。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地面像着了火,野外田地里的禾稻因为缺水都枯焦了。农民着急的心内如汤煮,而那些王公贵族却悠闲的摇着扇…